認識資料隱私保護技術(以及反擊技術)

數字時代沒有隱私可言了嗎?

那是某些觀察者所散佈的悲觀言論。當然,這些新聞條目讓人沮喪。由於對用戶隱私的處理不善,Facebook多次遭受到醜聞的困擾。實際上,公司甚至向政府提出過對隱私進行監管的要求。在數位時代,銷售和授權個人資料已經形成一個龐大市場。看看那些會對隱私有影響的技術,一些創新是為了保護隱私,而另有一些則是依賴於出售人們的個人資料來發展。

聊天服務平台正在引進隱私保護技術

consumer privacy in chat apps

Kaspars Grinvalds – stock.adobe.com

一些技術產品,如Twitter,旨在將用戶引入公眾平台。在新的技術產品中,“走向大眾”這種理念已經不再普適。Telegram,一款聊天app,在2019年推出了新的功能,使用者可以從收到消息的所有設備中對消息進行刪除。因此,如果您的朋友在發送消息後決定刪除該消息,那麼這條消息也會從您的手機上消失。對於消息發送者,這項改進可以增強隱私保護。對於接收者來說,這又是另外一種結果了。我們很喜歡這一技術,因為這表明技術公司有能力支援隱私保護。

追蹤植入物會出現在您的工作場所中嗎?

data privacy and microchip implants

Aleksej – stock.adobe.com

一個世紀以前,有人提出時時刻刻對工廠工人進行追蹤。諸如Frederick Taylor這樣的生產力專家讚揚了這種方法,因為這樣可以提高生產力。白領專業人士大多沒有受到那種監視級別的監督。技術的發展正在改變這種狀況,對工作者的追蹤將有增無減。

美國軟體公司Three Square Market因為宣佈開始向員工植入微晶片而上了新聞頭條。官方稱,這些植入物旨在為員工帶來便利和安全,這樣您就無需再擔心把個人ID卡落在家裡了。2017年,該公司50名員工同意使用微晶片植入物。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員工是出於壓力,還是自願,或出於其他因素而同意使用該設備。

儘管想要普遍植入晶片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雇主對雇員進行追蹤的做法卻已經很常見了。就拿您的辦公電腦來說,您的電腦使用情況可能就正在受到監視。正如《衛報》指出的那樣,在英國(可能還有其他國家),通常認為對您在工作的電腦上使用的網站進行追蹤是合法的。

一些公司領導人對能夠追蹤到其員工在工作中所做的一切而感到高興,但是其他的公司卻制定了不同的路線。

硬體發展趨勢焦點:人體植入技術

將設備植入人體是一種不斷增長的硬體發展趨勢。其中,最常見的例子是主要通過RFID(例如被Three Square Market公司使用的技術)實現的識別技術。然而,可植入感測器技術在醫療領域也有應用。2018年,FDA 批准了一種可植入醫療設備,以協助成人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安全和隱私保護仍然是主要障礙。 BBC報導稱,大多數適合植入的RFID硬體只有1KB的記憶體,安全研究人員已經證實其對惡意軟體存在漏洞。安全保護的重大進展(也許通過量子計算來實現)可以緩解這些安全問題。在短期內,基於RFID的硬體可能會更受歡迎,因為它的背後是一個最龐大的擁有眾多專家和製造商的生產系統。

注重隱私保護的技術

Alphabet(Google的母公司)每年的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您是否想過他們到底是怎麼獲得如此龐大的利潤的?畢竟,大多數用戶從來都不付錢給Google。答案是:Google利用其龐大的個人資料庫(包括您輸入的所有搜索)來銷售有針對性的廣告。

事實證明,還有另外一種構建搜尋引擎的方式。DuckDuckGo成立於2008年,是一個不追蹤用戶的互聯網搜尋引擎。不同於Google,該公司以其他方式賺錢,例如與零售商合作交易。儘管DuckDuckGo遠不及Google龐大,但從技術層面來說,它的意義重大。它表明,還有其他可行的方案,可以替代Google的做法以及那些利用個人資料獲利的模型。

面部識別成為主流

您第一次聽說面部識別可能是在科幻電影中,裡面把面部識別作為獲取高度敏感的軍事機密的方式。但是現在情況不再如此。Apple的設備現在使用Face ID,其基於面部識別技術來實現基本安全保護功能。您是否真的想要Apple存儲您的臉部圖像並將其用作密碼?您可能覺得Apple的資料保護值得信賴。但是,假設它不詢問您就與協力廠商共用該資料呢?可悲的是,私密資料共用的做法如今很普遍。

面部識別技術雖然在某些方面很方便,但是存在嚴重的缺陷。例如,Face ID允許用戶使用面部識別功能來“授權”購買產品。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企業駭客為走在街上的人們拍照並使用這些照片作為密碼會有怎樣的結果。除非通過其他安全措施來對面部識別功能進行補充,否則這種趨勢下可能會使終端使用者面臨重大的隱私風險。

數位時代也不放棄隱私保護的原因

數字時代的隱私保護狀況可能會讓您感到沮喪甚至絕望。Google, Facebook和Apple等公司在個人隱私保護方面的記錄似乎好壞參半。但是那並不意味著沒有希望。實際上,還有兩個理由讓我們可以對數字隱私抱有信心。首先,歐盟GDPR(通用資料保護條例)的出現為全球運營的公司提供了新的隱私保護。其次,諸如DuckDuckGo之類的公司和諸如Tor流覽器 之類的產品正在發展隱私優先技術。您可以通過法規或者市場來獲得隱私保護的支持,不要在保護您個人資料的抗爭中輕易言敗。